上海盈承新材料有限公司
首页 > 行业知识 > 内容

纳米三氧化二锰在炼钢过程中提高钢水质量的技术研究

在现代炼钢工业中,钢水纯净度与微观组织控制是决定钢材性能的核心因素,传统冶金辅料因反应活性低、分散性差等问题,难以满足高端钢材的质量需求。纳米三氧化二锰(Mn₂O₃)凭借高比表面积、强催化活性等独特性能,在炼钢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质量优化效果,成为提升钢水质量的新型功能材料,以下从作用机理、应用工艺、实践效果三方面展开技术解析。

纳米三氧化二锰的核心优势源于其纳米尺度效应。与传统微米级锰氧化物相比,纳米三氧化二锰的粒径仅为 50-200nm,比表面积可达 100-200m²/g,是传统材料的 10-20 倍。这种结构使其具有极高的表面活性与反应位点,能快速与钢水中的有害杂质发生反应;同时纳米颗粒的表面能高,在钢水中的分散性显著提升,可避免传统辅料因团聚导致的局部反应不充分问题。

其在炼钢过程中的质量提升作用主要通过脱氧、脱硫及夹杂物改性三个途径实现。脱氧方面,纳米三氧化二锰可作为高效脱氧剂,通过提供活性位点降低脱氧反应的活化能,在钢包精炼阶段与钢水中的溶解氧快速反应生成 MnO,进而与 Al₂O₃结合形成低熔点复合夹杂物,解决传统脱氧剂脱氧效率低、残留夹杂物难去除的问题。工业试验表明,添加 0.05%-0.1% 的纳米三氧化二锰,可使钢水氧含量从 20-30ppm 降至 5-8ppm,脱氧效率提升 60% 以上。

脱硫过程中,纳米三氧化二锰发挥催化与吸附双重作用。其表面的不饱和键可高效吸附钢水中的硫元素,形成稳定的 MnS 化合物;同时作为催化剂促进脱硫剂(如 CaO)与硫的反应,降低脱硫反应温度,减少能耗。在转炉炼钢中,配合纳米 CaO 使用时,脱硫效率可达 95% 以上,较传统工艺提升 15-20 个百分点,使钢水中的硫含量控制在 0.005% 以下,满足管线钢、轴承钢等高端钢材的低硫要求。

夹杂物改性是改善钢水质量的关键环节。传统炼钢过程中产生的 Al₂O₃夹杂物呈不规则棱角状,易在钢材内部形成应力集中,降低钢材的韧性与疲劳性能。纳米三氧化二锰可与 Al₂O₃反应生成球形的 MnAl₂O₄复合夹杂物,这种夹杂物的熔点低、尺寸小(≤5μm),在后续轧制过程中易被轧碎或沿轧制方向分布,对钢材性能的危害显著降低。对轴承钢的检测显示,添加纳米三氧化二锰后,钢材的冲击韧性提升 30%,疲劳寿命延长 50% 以上。


image


纳米三氧化二锰的应用工艺需兼顾效果与经济性。目前主流的添加方式为钢包喂线法,将纳米三氧化二锰与粘结剂混合制成实心线,通过喂线机送入钢水深处(距液面 1.5-2.0m),利用钢水搅拌实现均匀分散。添加时机需精准控制,一般在 LF 精炼炉造渣完成后、真空脱气前加入,此时钢水温度(1550-1600℃)适宜,既能保证反应充分,又可避免纳米颗粒因高温氧化失效。

工业应用案例验证了其技术价值。某特钢企业在轴承钢生产中采用纳米三氧化二锰辅助精炼,钢水纯净度提升至 99.99%,钢材的抗拉强度从 1000MPa 提升至 1150MPa,不合格品率从 3.2% 降至 0.8%。在管线钢生产中,通过其脱硫与夹杂物改性作用,钢材的抗氢致开裂性能(HIC)通过率从 85% 提升至 98%,满足高钢级管线钢的严苛标准。

尽管纳米三氧化二锰的应用效果显著,但仍需解决成本控制与规模化生产问题。目前通过喷雾热解法优化制备工艺,已实现纳米三氧化二锰的批量生产,成本较早期降低 40%,为其在炼钢工业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。未来随着纳米复合冶金技术的发展,纳米三氧化二锰有望与其他纳米材料协同作用,进一步突破钢水质量提升的技术瓶颈。


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奉柘公路3108号

电话:18121146850

电子邮箱:tbmsale@vip.163.com

版权所有:上海盈承新材料有限公司    技术支持:宣盟网络备案号:沪ICP备2021030963号-1